【编者按】中国共产党beat365官方最新版第四次代表大会将于2024年6月底召开。为回顾奋斗历程,汲取奋进力量,激励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奋发有为的实际行动,为建设师范特色鲜明、区域优势明显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再立新功,党委宣传部特推出“献礼党代会”专栏,全面展示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取得的标志性成就以及基层单位工作特色成效。现推出第五期《生命科学与农学学院:坚持“五个强化” 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生命科学与农学学院:坚持“五个强化” 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委书记王红星 院长李俐俐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生命科学与农学学院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学校重大战略部署,结合学院实际,锚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中心任务,以做好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师范专业认证、硕士点建设等重点工作为抓手,推动学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
强化政治统领,夯实基层党建,实现创成“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等目标。学院党委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主题教育为主线,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不断提升广大党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引导全体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基层党建工作成效显著。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河南省样板党支部”“河南省优秀基层党组织”“河南省高校统战工作示范单位”“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以及学校“样板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抗疫工作先进单位”“五四红旗团总支”“年度考核优秀单位”“发展高质量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1名教师当选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荣获河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强化学科建设,锻造特色优势,实现荣获“河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目标。学院以硕士点建设为龙头、学科建设为主线,在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平台建设、科研攻关等方面持续发力,稳步提升综合实力。“植物高效再生与遗传转化技术”获河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生物与医药”获批河南省重点学科,“植物学”在河南省重点学科结项评估中获优秀等级。“郸城绿色农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良好等级通过验收,获省科技厅奖补资金20万元。建成河南省农产品生物转化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作物分子设计育种与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1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学术奖2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论文奖30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省部级项目近40项,产学研合作项目74项,科研总经费达1000余万元,纵向项目到账经费430万元。发表SCI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中科院二区以上82篇),出版学术专著15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3项。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研讨会
强化教育教学,持续改革创新,实现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等目标。学院高度重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夯实专业建设基础,完善教学管理体系,认真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师范专业认证等工作。生物科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河南省本科一批招生。新增“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已招录首届本科生。获批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1项,河南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项目2项,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1个,河南省虚拟教研室1个,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与实践重点项目2项,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5项,河南省一流课程、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各1门。出版规划教材5部,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标兵”等荣誉称号10人次。
荣获河南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特等奖
强化人才培养,提升综合素养,实现突破“考研录取率40%”等目标。学院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理念,实施“思政+科研”双导师制和毕业班双辅导员带班制,探索形成“赛、教、学”融合发展的教学模式,拓展实习教育基地,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平台体系,扎实开展社会实践,打造特色品牌,教师育人能力和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学生考研录取率逐年提升,近两年以超过40%的考研录取率位列全校第一梯队。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73%,年终就业率超95%。五年来,学生在每届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均获一等奖,在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270余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0余项。“凝聚青春力量,助推美丽乡风建设”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获省级“优秀特色品牌项目”。
荣获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强化队伍建设,深化校地合作,实现获评“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目标。学院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切实强化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行动自觉。加强与政府、企业、行业的联系,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植物高效再生与遗传转化技术”团队为国内25家高校(院、所)提供技术服务,与南阳市人民政府、河南工业大学共建“药用植物产业技术研究院”。教师团队参与淮阳、项城国家级湿地公园环境生物多样性监测和周口市城区生物多样性监测。博士团队参加“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向农户发放百余吨自主开发的木霉菌肥,指导农户有效防控病虫害,促进农民增收。
回首过去,我们携手奋进;展望未来,我们勇毅前行。
新征程上,学院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学校“1234”高质量发展体系,秉承“勇攀高峰、矢志一流”的精神,努力在重点工作上取得新突破,在关键指标上实现新增长,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审/武暾 签审/王红星 李俐俐 审核/周效章)